AI產業3種形式 台灣的3種難題

陳昇瑋

2019-04-08

人工智慧產業化能更快幫助產業用AI來轉型,3種常見形式——晶片、雲平台及顧問服務,台灣該如何切入?有哪些機會與風險?


運用人工智慧在產業中的方式,通常可分為「人工智慧產業化」與「產業人工智慧化」。


簡單地說,後者指的是產業運用人工智慧來進行轉型,而前者則是將人工智慧的技術元件化及服務化後,以產業形式輸出,輔助各行各業做產業人工智慧化。

〝這兩者環環相扣:人工智慧產業化,可加速與擴大產業人工智慧化的進展,而產業人工智慧化的成功,也能夠滋養人工智慧產業化。〞


人工智慧產業化中,常見技術包括跨產業的基礎需求:人臉識別、語音辨識、情緒偵測、語言理解、物件識別、行為識別、場景辨識、語音合成等;以及特定產業的共通需求:製造業的瑕疵檢測、金融業的風險預估、零售業的銷售預測、物流業的路線規劃,以及農業的日照與灑水控制等。


這些技術有不同的輸出形式,其中最基礎並廣泛應用的,例如人流/車流計數、人臉辨識等,將以半導體晶片的形式輸出,在經濟上及執行成本上最有優勢。


更複雜的技術,尤其是需要不斷累積資料的問題,例如語音辨識、語言理解及多數特定產業的需求,多以雲端平台的方法提供;不過在高度管制的行業,如金融業等,同樣的技術可能會以私有雲或混合雲的方式提供。


最後,需要高度客製化的情境及問題,要在企業內部開發,這時通常以顧問或軟體客製化的形式輸出。


以規模與產值來說,AI晶片與公有雲最具競爭力。

AI晶片 投入資金高昂


人工智慧晶片是指能進行深度學習運算的晶片,讓手機、汽車及家電等具備人工智慧運算能力,包括人臉辨識、人流/車流偵測等。


〝人工智慧晶片是台灣半導體業一定要積極把握住的市場。未來大部份的人工智慧運算都會以半導體形式,嵌入所有的資通訊設備。這將是超越手機,前所未見的龐大市場,而且預期將橫跨數十年,直到下個人工智慧世代或資訊運算技術出現為止。〞


半導體設計在過去數十年間,是台灣的強項之一,尤其在MP3、DVD、電視、多媒體、通訊及手機晶片上,台灣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佔有半邊天。目前來看,在人工智慧晶片的新創投資上,台灣顯然起步較晚。


全球的AI晶片新創,根據2018年的資料,美國有50家、中國10家、以色列12家,但台灣一家都沒有,讓人憂心我們的半導體設計優勢在未來是否能夠持續。


因為AI晶片是高投資、高風險,伴隨可能高報酬的產業,投資環境是否健全跟公共政策的支持與否,有相當大的關係。


由於AI晶片通常使用12奈米甚至更先進的製程,要投入新的製程,光是期初設計自動化(EDA)軟體及矽智財(SIP)的投入,就會在數億台幣以上;若再計入研發費用及晶片下線(tape out)費用,AI晶片新創所需的資金不可小覷。


此外,晶片設計及人工智慧皆是最火紅的技術,懂得AI的晶片設計師非常搶手,在分紅費用化及員工獎籌股票實價課稅制度上路後,新創公司更難以槓桿方式,來驅動最優秀的人才開創新局。


雲服務 台灣僅能支援硬體


軟體比硬體彈性,無法放入晶片的AI技術會以雲端平台的方式提供,尤其是公有雲。全球科技巨擘包括微軟、Google、亞馬遜都積極發展AI基礎設施——公有雲,從底層的人工智慧程式庫到各式可即插即用的AI基礎服務API(應用程式介面)都有,方便快速組裝各式人工智慧應用。


可惜的是,雲服務並非台灣的強項,缺乏具全球競爭力的公有雲服務,只能擔任雲服務的硬體供應商,以物美價廉的伺服器、網路設備等資料中心設施來擔任火力支援。


人工智慧晶片及雲服務,基本上無法完全滿足產業的各種需求,仍有太多需求與個別產業及使用場域相關。


因此,人工智慧顧問服務在各產業仍有極大需求,也帶動不少AI顧問新創的創立,與現有顧問服務的延伸。以長期深耕的產業知識、彈性的客製化及強大的軟硬體整合能力,綿密地覆蓋各產業未被雲端平台支持的AI需求。


顧問服務 低門檻也低回報


或許是雲端服務在台灣尚未變成主流的緣故,AI顧問新創仍是目前台灣最常見的AI新創形式。


特色是很容易有初始營收,但其成長挑戰在於,AI專案極難在事前預估成敗及績效,很多時候企業所提供的資料量及品質,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,而這些通常無法在專案執行前就能完全確認。


更困難的是,沒有絕對客觀的方式能夠評估出,顧問公司的技術和經驗佔專案成敗因素的比重。


專案成功也許是題目簡單,也可能是顧問功力高強;專案失敗也許是資料品質差,也可能是顧問技術未到位。這也造成AI專案難以估價,市場價格紊亂,以品牌而非技術來訂價,但專案成效不見得與價格有正相關。


〝晶片、雲端平台及顧問服務,是人工智慧產業化的3種常見形式,由前至後,技術門檻愈低,財務門檻愈低,但投資回報同樣也愈低。〞


目前台灣在前兩者的起步較晚,能量也小,期待有志、有能的先進能關注此點,並有大破大立之舉。


※ 原文內容詳見:【天下雜誌】AI產業3種形式 台灣的3種難題


  • 主辦暨執行單位:
    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
  • 協辦單位:
   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、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
  • 贊助企業:
    台塑企業、奇美實業、英業達集團、義隆電子、聯發科技、友達光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