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,許多科技業者的大舉進軍醫療產業,預計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產業能量的「智慧醫療」,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。這股潛在的趨勢,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第一期經理人班的結業成果中,即可看出端倪。來自南部三大醫療中心,奇美、長庚及義大的經理人班學員,在此次的成果發表中,將人工智慧技術結合醫療資源,分別運用在預測敗血症的預防治療、失智症心測分數,以及肺炎預測上。
奇美醫院陳志金醫生表示,身為加護病房的醫師,可能會遇到病患因為嚴重的細菌感染,引發敗血症,即使使用強力抗生素,男子也可能會在細菌鑑定結果出來前,就因為難以預測的病情急速惡化而死亡。因此他們希望能透過 AI 的幫助,縮短細菌的鑑定時間,以爭取更多的時間搶救病患。
陳志金說,目前已知不同的細菌在不同時間、菌落外觀都不相同,希望透過機器學習技術的幫助,結合現有自動化設備,提前幫助菌落影像判定。團隊初步設定的目標,是希望能區分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大腸桿菌,及克雷白氏菌等四種致命細菌。醫院團隊也親至荷蘭原廠洽談,目前已有初步顯著成果。
來自長庚醫院的醫師許智維及其團隊,主要結合長庚所擁有的龐大資料庫,提出一套新的醫療演算法,透過腦影像判讀失智症的嚴重程度。許智維說,以往醫療上要使用失智症藥物,必須要透過腦影像加心理測驗,於是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能減少檢查項目?
許智維解釋,長庚擁有台灣最大的醫療資料庫,涵蓋高雄及林口長庚醫學中心,以及基隆、台北、桃園、雲林、嘉義、鳳山等六家分院的資料;而他們的構想並非預測病人會不會得到失智症,而是判斷已經診斷為失智症的病人,能不能依靠腦影像就預測需要心理衡鑑才能量化的嚴重度。未來若能夠加入更多的影像演算法,將有助於腦出血、腦腫瘤判讀以及腦中風預後預測的判讀。
另一組來自義大醫院的團隊,則是匯集了來自義大醫院、台灣大哥大及資策會等不同背景的成員。急診醫師林國軒說,團隊的研究主要希望透過人工智慧的技術,以肺炎即時預測為主,藉由觀測呼吸的速率、聲音等行為,以及影像的判斷,讓病人在居家照護的同時,也能在危急情況時,及時到院得到醫治。在拯救生命的同時,也能減少醫療照護照顧的資源。
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營運長蔡明順說,從此次學員的產學合作成果當中,看見許多智慧醫療應用的可能性,由於醫療產業將是台灣產業轉型突圍的重要利基產業,學校在今年八月將與全台灣各大醫學中心龍頭展開合作,分別於北中南地區推出智慧醫療專班。南部醫療專班主要與長庚、奇美及義大醫院合作,希望透過人才的培育,希望藉由科技的協助,讓台灣醫療品質、全民健康照護、醫療及醫材產業能有突破性發展。南部醫療專班將於8月17率先開課,屆時將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到場見證南部醫療的新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