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要問題:「資料治理」等於「資產管理」

未來企業要想打贏數位時代的關鍵戰役,特別是在人工智慧當道的今天,誰能握有足夠的資料 (Data) 將能如虎添翼。但是光擁有巨量資料,缺乏自上而下的資料治理體系,也無法將這些資料的價值最大化。

據調查,已經有近七成的企業將人工智慧視為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。然而多數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時,出現了棘手的問題:資料斷點。經常發現的情況是,企業沒有統一的資料庫,資料散佈在各個部門,彼此之間也沒有相互串接,導致在導入AI的過程發生資料無法整合、資料架構不對齊等狀況。

對此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認為,落實資料治理 (Data Governance)或許是企業可以思考的解決方案。

65%的企業有資料斷點的問題

「這是企業非常大的痛點!」陳昇瑋直言,根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調查發現,65%已導入人工智慧的企業因為資料缺乏整合,遇到了資料斷點的挑戰,可以推斷的是,那些還沒有導入的企業也有很大的機率會遇到同樣的問題。另外雖然有25%是有用數據,但是礙於部門之間的限制無法取得,這就牽涉到企業本身治理架構的議題。

以往這些數據並沒有被明確規範如何使用,自然形成了數據使用的灰色地帶。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,公司的組織架構會明確規範部門主管與員工的從屬關係,另外一個部門的主管通常不會對其他部門的員工發號施令。但是一般企業管理章程不會明文規定,因為某個部門的作業流程產生的數據資料,另外一個部門是否可以使用,「但是有可能你要做一個AI的題目,你需要拿到數據,這時候部門就吵架了。」陳昇瑋說。

資料治理需自上而下

對此,陳昇瑋認為企業要解決資料斷點的問題,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導入資料治理策略。什麼是資料治理?就是明定資料產出之後,它的擁有者是誰?管理者是誰?仲裁者是誰?以及設立一個最高仲裁機構,當遇到爭執的時候來進行裁決。一般最常見的爭執,通常是各部門覺得某些數據是影響績效表現的秘密,不想讓其他部門知道,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不同部門要服務同一群顧客的時候。

例如,內部的資料治理章程是由董事會通過執行,它最大的貢獻在於像憲法一樣,盤點所有內部的數據資料,並且明文規定資料的使用原則,基本上70%~80%的資料一律開放,其他的則視使用情況與價值進行討論;若是遇到爭議則由事先指定的主管、甚至是總經理進行裁決。

透過資料治理推動「資料素養」

除了讓數據使用自由化,資料治理還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?陳昇瑋認為,企業在推動資料治理的同時,也在促進整個組織的資料素養 (Data Literacy) 以及資訊傳播的透明化。

「透明,也意味著公司授權大家可以用更多的資料去做決策。」他提到,數位治理有一個很重要關鍵就是「授權」,要想做好數位轉型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精神是把決策下放到末端,越靠近顧客越好,因此企業要能夠讓這些前端的人員有能力獲取、解讀數據,並且授權他們擁有自主決策權。

資料素養該如何在企業裡推動?陳昇瑋提出兩點建議,首先企業的資料需要整合,便於相關人員獲取與使用;再來則是要讓大部分的人有最基本的資料處裡與分析能力。他舉例,企業可以把像SQL這樣相對簡單操作的工具推給員工來使用,而且這個工具如同一般商務軟體(如Word、PowerPoint)容易操作。「大部分的人不寫程式,我們也不要他們寫複雜的程式,只要找到一些容易上手的工具就可以了。」

除此之外,企業還需要有一個平台來管理「資料的資料 (Meta Data)」,這個平台展示公司有多少資料、這些資料都在哪裡,以及儲存資料的方式與含義。以銀行來講,有一個詞「資產管理總量 (Asset Under Management, AUM)」,但是每個人對於資產的定義都不一樣,所以需要有相關的表格來明確這些資料都分別代表什麼意思,讓企業內部是同一用語、同一口徑。

  • 主辦暨執行單位:
    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
  • 協辦單位:
   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、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
  • 贊助企業:
    台塑企業、奇美實業、英業達集團、義隆電子、聯發科技、友達光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