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擔心,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之後,人工智慧將會很快取代人類大部分的工作,甚至統治人類。其實,今日已機器學習為基礎的人工智慧,不可能擁有人類的思考及情緒,沒辦法有人類的常識,更不會有真正的智慧,因此沒有必要把那些由科幻小說或電影情節而來的恐嚇當真。但今日的人工智慧仍然足以將許多原本由人類執行的工作做得更好。
對於許多人擔心的,人工智慧是否將取代大量工作這個問題,可以發現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,即使將工作拆解為行政、溝通、決策與創造四種類別的比重,也不能直接依比重來回答,你的工作是否將被人工智慧取代。
原因是,每個類別的工作,都有些在未來可由人工智慧代勞,其餘的部分仍然需要人類的親自參與。 所以,行政、溝通、決策與創造,並沒有誰比誰高,誰比誰更容易有工作流失的風險,要看每份工作的職掌,以及人工智慧可代勞的工作的比重 。
若你的工作內容多數不能由人工智慧代勞,這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,你的工作仍然很安全,大部分的創造性工作皆屬此類,包括文學、藝術、評論、研究等。牽涉到組織的議題就難以量化,也因此人工智慧只能拿來輔助,不能直接代為決策,包括企業管理、商業決策、政策擬定、經濟與社會研究等。
對於這類型的工作,人工智慧將成為你的得力助手,可以給予各種提示與線索,在行政、溝通、決策與創造上給予輔助,讓你的工作表現更快更好,為自己帶來更多價值。
有些工作即使人工智慧可以代勞,在情感及法律機制下,還是得由人類來做最後的把關與負責,例如即使未來醫療診斷八成可由人工智慧來代勞,還是期待有位醫師可以親自對我們解答問題與憂慮,即使答案都已經寫在診察報告上;更需要在任何萬一發生時,有人可以擔負起責任。
我們總不希望去看病像是去無人商店買東西,臉一刷、報告及藥品一拿,就認份回家吃藥。因為醫生在醫病關係的情境中,不僅是診療的主體,在情感及法律上,仍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。
除了醫師,會計師、法官、律師、建築師、檢察官及各級政務官、事務官等,也都將因同樣的理由,成為無法被人工智慧替代的職業,即使在未來也許有部分的工作內容,可以由人工智慧代勞。
另一方面,若你的工作內容多數符合可由人工智慧代勞的條件,例如查稅、電話客服、徵審、商業設計、藥師、放射診察、打字、初階翻譯、採購、面試安排等, 也不用太擔心,工作結構的改變只會慢慢進行,而且只要留心,一定有改變的訊號。
若有機會,與其不斷地精進同質性技能與人工智慧競爭,例如加強打字速度等,不妨考慮調整工作性質,逐漸往人類較擅長的領域移動,讓自己從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,升級為讓人工智慧為自己工作的人才。
就像人類不需要與汽車賽跑一樣,汽車不該是對手,而是我們的工具;同樣地, 了解人工智慧的能與不能非常重要,它能做的,不要競爭,同時加強自己的電腦技能,學習善用它,讓它變成你的軍師與手腳 。對於非工程背景的白領工作者而言,能不能善用人工智慧、與人工智慧協同合作,將是影響未來職場競爭力的關鍵。
(本文書摘內容出自《人工智慧在台灣:產業轉型的契機與挑戰》。閱讀更多內容
首圖來源:Pixabay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