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頁
  • 【媒體報導】AI 真的能救經濟?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用「教育」補足產業升級最後一哩路

【媒體報導】AI 真的能救經濟?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用「教育」補足產業升級最後一哩路

1970 年代的台灣人,大概很難想像, 40 年後的台灣會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,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。如果當年一點半導體基礎都沒有的台灣,沒有藉由與美國 RCA 公司的技轉計畫,培育出 19 名積體電路技術工程師做為種子教師,並且大量地培育本土半導體人才,也許不會造就今日台灣在全球半導體市場排名第三的地位。


由此來看,人才不僅是產業發展的根本,更是企業轉型的基礎。目前熱門的人工智慧技術,其實正如當年的半導體產業般,面臨人才需求遠高於供給的大缺口。根據 104 資訊科技統計,台灣 AI 人才缺口高達 6000 人,甚至 3 年來持續翻倍成長。


人才已成為台灣 AI 發展最大的阻礙


近年來,台灣產學界吹起一股人工智慧風潮。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直言:「不是人工智慧很厲害,而是台灣的產業需要人工智慧」。他說,台灣的重點產業如電子業、製造業、半導體業 …都能藉由人工智慧的發展,提高生產效能及產業競爭力。例如 AI 能協助石化業進行銅箔檢測,從人工目視檢測的日約 30 萬張影像,提高至每日 1,440 萬張。而紡織產業在導入 AI 後,可以簡化舊有的設計流程,將以往看樣到打樣的時間大幅縮短。從原本耗時兩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,縮短至兩到三天。


但他不諱言:「人才已經成為台灣 AI 發展最大的阻礙。」


2017 年 3 月左右,陳昇瑋和中研院院士孔祥重一起拜訪台灣各個產業,了解企業在 AI 發展上所遇到的問題?幾乎所有產業的答案都是,「缺乏人才,尤其是有經驗的人才。」


為了協助台灣產業跟上這波 AI 浪潮,陳昇瑋積極推動台灣的 AI 人才培育計畫,並於 2017 年年底正式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。透過一期 4 個月、連續 16 周的密集訓練,快速培養出大量 AI 人才,「就像是一所培育 AI 人才的軍校,而且一畢業就能進入產業服務。」陳昇瑋期許,透過這種類軍事化的訓練,讓台灣產業能快速找到適合的 AI 人才,進而成功地帶動產業數位轉型。



經理人與工程師「 AI 思維」大不同


目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總校設在台北中研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 7 樓,另外在新竹、台中都設有分校。明年,南部分校也即將開學。在課程的設計上,主要針對經理人及工程師兩種實務人才分別開設專班,一是針對工程師的技術領袖培訓班,二是提供給中高階經理人的經理人周末培訓班。


技術領袖培訓班的學員入學門檻不低,不僅需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,還要通過入學考試才能入學。考試主要測驗科目為:程式設計,微積分、線性代數、機率統計等。因為期許學員結業之後,就能進產業協助解題,所以技術領袖培訓班在課程設計上也特別強調實作訓練。


學員第一天報到時,就會依據產業別分班,每班約 20 人,並配置 1~2 位助教,隨時協助學生解決問題。助教也會負責在課後出題小考,確保學生真的瞭解授課內容。此外還有期中/期末考與畢業專題機制,讓學員藉由實作,從練習中培養 AI 解題的經驗與能力。



不過,陳昇瑋也提到,關於應用 AI 解決產業問題的部分,工程師和經理人看到的問題點也許完全不一樣。他說,工程師想解決的可能是技術操作面向的問題,但經理人若從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,看到的問題可能就不一樣。如何找出真正能實際應用 AI 解決的問題?就是為何設立經理人週末研修班的原因。


經理人週末研修班主要培養具人工智慧思維的高階經理人,培訓的重點在於讓經理人具備完整的 AI專業知識。不僅對人工智慧有清楚的認識,更知道該如何應用 AI 解決產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。陳昇瑋認為,如果經理人能具備 AI 基礎認知,才能和負責解題的工程師順暢溝通。


移地解題:把問題帶來學校,把答案帶回公司 為了讓 AI 的應用能更加落地,避免 AI 學習與產業脫溝的風險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除了徵求學界及企業合作夥伴,由業界提供題目和資料,成為學員期末選擇的專題題庫;另一個則是「移地解題方案」,開放企業推派員工受訓,並將企業的難題帶進學校。當學生上完課之後,就以自家公司的問題做為專題題目,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顧問與助教團隊協助下,找到正確的 AI 解法,陳昇瑋強調:「這就是我們一直在提的,把問題帶來學校,把答案帶回公司。」


陳昇瑋進一步表示,當然除了考試做專題之外,在硬體上也要有配套機制,才能讓學員盡情實作 AI。因此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成立之初,便已斥資兩千萬設置一座 GPU設備實驗室,這是目前除國網中心外、台灣第二大 GPU 中心,專門提供給學員練習及解題之用。


目前,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畢業校友已經有 2000 多位,預期到 2019 年底,校友人數將會倍數增加到 6、7 千人,陳昇瑋希望未來能打造一個交流平台,讓這些校友不只在上課時交流,畢業後還能持續互動、分享經驗與資訊,透過 AI 人才的社群,幫助台灣產業落實「用 AI轉型的目標。」



※ 原文內容詳見:AI 真的能救經濟?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用「教育」補足產業升級最後一哩路

  • 主辦暨執行單位:
    財團法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
  • 協辦單位:
   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、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
  • 贊助企業:
    台塑企業、奇美實業、英業達集團、義隆電子、聯發科技、友達光電